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外之子
赵孔南:庄稼地里出来的博士
发表时间:2017/5/23 16:17:41    浏览量:1467次    作者: 黄小双     来源:

 

    2017年四五月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赵孔南博士来温州医科大学,指导学生做关于病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用水果提取物研究其临床上抗血栓的功能,用一经济作物的提取物研究其抑制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细胞生长的效果,目前还在试验阶段,如果这些研究取得成果并得以运用,可以缓解困扰人们的心血管疾病和可能可以治疗一些令人发憷的肿瘤。十几年前,赵孔南博士担任昆大免疫和癌症研究所的乳头瘤病毒实验室主任时,首次提出乳头瘤病毒感染诱发癌症的假说,并以体外实验予以证明。赵先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谈了这项世界上的高水平研究工作。从庄稼汉到科学家,赵孔南走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5月2,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
赵孔南,65岁的他活力四射,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常。在采访时,他没有向记者说起那深奥的科学研究,而是谈起了中国古典诗词。对于他来说,无论是种田还是科学研究,他都能将工作和生活过得像一首诗,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情怀。

    
与书为伴

    l952
年,赵孔南出生于虹桥镇凰岙村。据说赵家至今还保存着赵孔南中学时代的6张成绩单,每一张成绩单评语的开头都是该生天资聪明。虽然他天资聪明,但是他比一般人更爱学习。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看《岳飞传》和《杨家将》等书籍,他说:当时读得一知半解,我将不懂的文字抄下来,去问村里的老师,像罄竹难书等词都是问老师后才懂的。


    1966
年,赵孔南初中毕业。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失去了继续念高中的机会,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庄稼汉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赵孔南像当时的庄稼汉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十九岁就拿到了十分工分,是当时全村十个生产队中最年轻的十分劳力。赵孔南满脸自豪地说起了自己种田时的情景,我是真正的农民,有一次挑了一担347斤重的石头,走了几十米。

    
经历了一天的劳作,到了晚上,赵孔南并没有早早上床休息,而是与书为伴,挑灯夜读。他设法借到了文革前的高中教材,拼命自学。他还跑到村里有藏书的人家里,或者去温州找来一些被收缴的或是即将被销毁的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沉醉在《史记》《吕氏春秋》《诸子集成》等书籍之中。到现在,赵孔南还能记得几百首唐诗宋词中的一些片段和句子。学海无涯苦作舟,文革期间几乎每个晚上,他都读到12点钟,第二天又赶早外出劳动。

    
正是当时获得的良好的文学修养,在大学或研究生时代尽显优势。记得当年,中组部一个干部问了赵孔南几个问题:你家真的是在农村? 你父亲真的是农民?你真的种了八年半的田? 还有,你的知识和文才是从哪里来的?赵孔南却说,是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如今赵孔南在科学研究之余还写一些诗词和游记,他说,其实自己当初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历史学家。

    
科学种田

    
赵孔南不是一般的种田人,他是带着思考去种田的,他的聪明才智在种田的日子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凰岙村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种田的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他的记忆力。当时生产队里有40多种种子,分别装在不同的布袋里,人们要找自己所需要的种子,往往要一个个地打开布袋。而赵孔南只要看过一眼,第二次用不着打开布袋看就知道哪条袋子装了哪种种子。原来,他光凭袋子的不同特征就能准确地辨认种子,他就是传说中的最强大脑。

    
另一个故事就是他丈量田地的故事。1971年,看到赵孔南种田技术好,数学好,大队党支部书记问赵孔南,能否将村里的平原水田和山脚下梯田全部重新测量一番。赵孔南当即答应,并开始实施。 一位初中毕业生能测量土地是绝大多数人不相信的事。可是,他与村里的一位高中毕业生分别带三人,组成两个测量小组,土法测量村里的水田。他用一块小黑板、一只小方凳、一张白纸、一支水平尺、三根竹竿,没有长的带刻度的皮卷尺,他们到山上砍了几株毛竹,把竹子削成细细薄薄的竹皮尺,刻上刻度,用三点成一直线的方法进行土地测量。一些非常不规则的田块,他先行将它分成小块测量,然后再合并出一块完整的田。那时没有什么计算器之类工具,只能用算盘计算。但他的心算又快又准,不用算盘亦能完整地记住每一块土地的丈量数据,迅速口算出土地的面积。后来,读了大学数学后,才知道,当时用不规则田块的测算方法是不自觉地利用微积分原理来测算的。赵孔南说。当时他们仅花了一周多时间,就将全村的1000多亩田地全部测量好并描绘出多幅测量图。这些图如今还保存在村委办公室里。村干部们曾用其描绘的测量图,坐在山头对照山下的实地,图形竟然丝毫不差。赵孔南开心地说起了当时的情景。

    1971
年冬,他在一次乐清县农业科学种田大会上介绍过五四0六放线菌的发酵和肥效。因为田种得好,村里还划出18亩田作为他的试验田,他当试验队的队长。其在试验田里进行种稻、种麦子的高产实验,有的田块里种了几十个品种做试验,供虹桥区科学种田会议现场参观。1972年,他将920植物激素直接喷在水稻上,取得极好效果,引起浙江省科技局的注意,直接打电话到村里询问其是如何做的试验。用现代人的话来讲,赵孔南特别爱折腾,有好多奇思妙想,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农民。

    
刻苦学习

    1974
年赵孔南被推荐到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成为工农兵学员,他很珍惜这次读书机会,每天早上5时就起床背英语单词,入学仅3个月,他就将两年的大学英语课本里的4000多个单词全部默写了一遍,英语课文也默写了一些,不过没有默写完毕。

    
在浙江农业大学就读时,赵孔南的成绩相当优秀。为此,老师经常委托他给高年级的学长们上课。他的一个故事流传了好多年。1975年,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统计数学题目,难度不小。赵孔南在黑板上用粉笔演算了整个解题过程,思路非常清晰,结果不错。看着写满整个黑板的解题过程,教师惊讶得难以忘怀,并为之传播。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农学系里有一个特别会解题的学生。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张明华教授去农大拜访当年的系主任季道藩先生时,季先生竟然向张教授讲述了赵孔南当年在黑板上解题的情景。
    1977
年,赵孔南毕业后,回到了乐清老家并分配到乐成农技站工作。这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高考和研究生考试都已恢复。赵孔南继续自学,半年后,他考上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的硕士研究生。1981年,赵孔南取得硕士学位。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在省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工作。1986年,受国家派遣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1988年,回国参与组建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1989年,赵孔南再度赴澳,在澳人利亚国立大学念博士。1993年获得理学(植物生物细胞学)博士学位。

    
硕果累累

    
据统计,在国内工作期间,赵孔南共在10多种科技杂志上发表论文45篇,其中17篇获得浙江省优秀论文奖;发表了20多篇从英、日科技杂志翻译而来的文章。1989年和1990年,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赵孔南与其同事撰写的《水稻辐射育种》和《植物辐射遗传研究进展》两部书。l994年以来,他又在国外20多种专业杂志上发表了60多篇英文论文。在博士学习期间,赵孔南成功地将大白菜子叶的AA基因组从原生质体细胞培养、再生成植株,并结了种子,完成了植物克隆工程,攻克了当时国际生物工程领域中公认的最难培养的AA基因组难题。他又分别用16个月和两年多的时间,多次把油菜的AACC基因组和BB基因组培养成功。他所研究的植物细胞分裂再生课题取得重大突破,论文及研究成果被25个国家生物专家所采用。

    1996
年底,赵孔南完成了美国3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第三次踏上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赵孔南进入昆士兰大学免疫和癌症研究所实验室工作,开始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其主要研究乳头病毒感染和诱发宫颈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机理。两项研究均有突破性进展。赵孔南还利用遗传密码子修改技术,找到了癌病毒外壳蛋白合成的机理和原因,从而使乳头瘤病毒感染诱发癌症的理论又推进了一大步,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人类彻底消灭病毒感染诱发癌症具有重大的意义。“2006,我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在日内瓦作《人类乳头瘤病毒的L1抗原表达系统》的演讲。为此,我感到自豪。因为世界上只有两名科学家在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领域中取得成绩作专题演讲。赵孔南说。其应邀为当年的世界卫生组织的临时顾问,协助起草有关文件,以保证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的安全和疗效。去年,其为欧洲共同体2016年乳头瘤病毒诱发癌症研究大会的科学组委会委员,应邀作了乳头瘤病毒感染逃避寄主免疫防御的机制的报告。
    
离家40多年,赵孔南的乡音未改,他组建温州医科大学的科研团队正着手进行病源生物学和人类干细胞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赵孔南十分关心乐清的发展,53他应邀来家乡做健康知识讲座,此次活动由乐清市侨联和乐清市委老干部局共同主办,乐清老年大学承办。赵孔南表示,这只是他反哺家乡、报效桑梓的一个小小举动,他还将继续为家乡和家乡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希望乐清能利用乐清湾优势发展海洋蓝色经济和医药卫生经济,成为乐清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自己将来退休后出一本散文集,以圆自己的文学梦。

【字体大小:
返回】【打印】【关闭
浙江省乐清市侨商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1556号 咏唐科技 全程设计策划